Yamaha Force 155 - Astro Gemini 行車記錄器安裝

在去年剛牽 Force 之後,便一直在挑選行車記錄器,雖然黏在安全帽上的行車記錄器感覺比較理想,但是不想要常常充電或是騎車時接著車充(不自在),因此主要的目標就放在裝在車身+車電供電。

當時在 SGH D720Astro Gemini 間挑選。前者便宜,但畫質比較差些,而 Astro Gemini 價格貴上快1倍,但是畫質較好、主機防水,也有 GPS 模組可以加裝。當時剛好官方活動有免費升級 32G 記憶卡,就怒衝一波買下來。

而身為一個沒有 DIY 改裝經驗的菜鳥,手邊沒有拆車工具也是很正常的事情,挑選工具 + 自身平時比較忙的關係,2016年底買了行車記錄器,結果一直拖到今年5月底才裝上車。裝完後又為了準備研究所口試,一轉眼又是2個多月過去,現在終於有時間好好寫開箱文了。

(部分照片因為拆裝的當下沒有拍,所以照片中如果有場景不一的情況,代表是事後補拍的照片)

 

先來看看行車記錄器外包裝:

 

包裝側面簡單的標示產品特色:

 

另一側則為比較詳細的說明:

 

背面則是產品外觀與規格說明:

 

打開包裝盒,由左置右分別是主機、線控、雙鏡頭。

 

主機本體,沒有小螢幕,但是裝在車廂內,個人認為也不需要就是了。

 

打開防水蓋,最上側與最下側兩個黑色插槽為記憶卡插槽。中間銀色插槽為 Micro USB,左側黑色按鈕是格式化記憶卡,右側黑色按鈕是重置。

 

雙鏡頭特寫,有腳座可以調整鏡頭角度。

 

內附一條 Micro USB 線(約半公尺),以及安裝用的束線帶。

 

線控組特寫,中間為鎖檔按鈕,按鈕上下方為前後鏡頭指示燈,過電時為快速閃爍的藍燈(GPS 定位中),定位完成後則會變成慢速閃爍的藍燈,Front 指示燈右下角的凹洞是收音孔。

 

主機電源線特寫:

 

抗干擾磁環與主機用的 3M 子母扣:

 

GPS 模組:

 

附贈的記憶卡2張,Strontium Nitro 466X 32G:

 

最後來張大合照:

 

這是今天的主角:Yamaha Force 155

 

首先,拆下龍頭座左右側四顆螺絲(大盾鎖點與龍頭座殼鎖點,規格是T10梅花)

 

先把大盾上方的卡榫小心的弄開,建議可以買個拆殼工具來用比較方便,且比較能避免傷車殼。

 

接著是 H 殼與大盾間的卡榫,小弟這邊偷懶直接用小一字撬開,偷懶的結果就是傷了車殼(雖然面積不大就是)。

 

撬開後的樣子:

 

最後握著大盾左上角與右上角下向拉,大盾就拆下來了。

 

接下來要把燈具連同 H 殼一起拆下來,先把大燈底下的一顆塑膠螺絲卸下來,拿小起子往螺絲中間戳一下即可取下。

 

再來,使用 T10 梅花起子把油箱蓋左下方與鎖頭右下方的兩顆螺絲退下:

 

最後用10號套筒卸下固定喇叭座與H殼的2顆螺帽,即可把 H 殼連同大燈一起拿起來,拿起來的時候近燈座旁邊有燈具的線組,記得拔掉(忘記拍了)

 

卸下大燈後的樣子:

 

由於不想要破壞原廠線組,所以購入了鎖頭電門引出線組直接對插直上,先把鎖頭電門接頭拔開:

 

然後把引出線組裝上去

(黑色接頭是請廠商先幫我把其中一組接頭改為 USB 車充的接頭)

 

取一組引出線組接頭和行車記錄器電源接頭連接起來,這裡我是拿銲錫做連接,接完後用電火布包起來。

 

接下來拆車廂吧,用10號套筒把兩顆外六角螺帽取下,然後先把椅墊弄下來:

 

接下來用十字起子把電瓶蓋拆下:

 

電瓶蓋拆下後即可看到電瓶,右邊套著紅色塑膠套的是正極螺絲,輕輕往後拉就可以看到螺絲本體。

電瓶螺絲為六角十字,如果用十字起子轉不動的話不要硬轉,可以改用8號套筒轉下來。

先拆負極螺絲後,再拆正極螺絲。

 

拆下電瓶後可以看到電瓶座底下有兩顆外六角螺絲,使用10號套筒取下。

 

車廂後面還有兩顆,也要取下。

 

然後就可以把車廂拿起來了。

 

為了方便等一下比較容易把線拉上來,所以要把引擎胸蓋拆下,先拆下腳踏上的兩顆十字螺絲(右邊被我先拆下來了)。

 

再取下左右側殼上緣的螺絲(十字),然後就可以把胸蓋取下了。

 

因為車廂電瓶的線是從右側出去,所以選擇從右側拉線,用十字起子把右側斜腳踏的螺絲取下。

 

前輪旁邊的車殼內側有個塑膠螺絲,也是用十字螺絲取下。

 

螺絲特寫

 

底下還有一顆與側殼鎖在一起的 T10 梅花,一併取下。

 

接著準備把側條殼取下,建議可以往右邊拉出去會比較好取下。

 

接著就可以先拉線控組和前鏡頭的線,可以拿一兩條束線帶把線跟油管固定在一起,多餘的線也可以選擇收在這裡。

處理完後把線頭拉到車廂側殼放著,接著就可以把側條殼和引擎胸蓋先裝回去。

 

車頭這邊我是將兩條線直接穿過圖中紅框的位置,然後跟油箱蓋鐵管固定在一起。

(圖中黑白線是 USB 車充的線,跟它綁在一起就可以了)

 

線控組個人是選擇固定在鎖頭上方的空間,使用尖嘴鉗在鎖頭右上角的殼開一個小洞,讓線控組的線可以穿出來。

 

裝回去後的樣子

 

大盾喇叭口內側的藍色殼為可拆式,要將前鏡頭穿過大盾口需要將裡面的藍色殼拆下,這部分忘記拍到QQ,不過藍色殼上只有一個十字螺絲,所以可以很輕易的拆卸下來。要注意的是鏡頭本身體積不小,所以穿過去之前要先用小支的十字起子將鏡頭座的兩個螺絲拆下,將角座與鏡頭分離,才能穿過大盾口。

 

穿過去後如果不將腳座鎖回去的話可以將鏡頭藏得更裡面,不過要自己想辦法去固定。保留腳座雖然會讓鏡頭比較顯眼,不過可以保留仰角的調整空間,看個人喜好去做選擇,我個人是選擇保留腳座。

腳座黏上去後可以拿一字起子去稍微壓一下腳座與大盾的黏接點,讓腳座稍微變形,可以更貼緊大盾。

 

鏡頭線組上需要扣上抗磁環防止干擾,靠近鏡頭與靠近主機兩端各一顆,鏡頭上的膠膜也要撕掉,不然錄製的畫面會模糊。而鏡頭本身有鍍膜,不用太擔心雨天畫面整個糊掉。

到這邊車頭的部分就結束了,接下來開始處理車尾的部分。

先把車牌架拆下來,使用10號套筒拆下圖中的2顆外六角螺絲(位置靠近尾燈內側)。

 

背面還有兩顆外六角螺絲和4顆十字螺絲,通通拆下來(請忽略中間那條線,這張是補拍的 XD)。

 

8顆螺絲都拆下後就可以順利分離車牌架了。

 

把車牌架翻過來,用斜口鉗把這邊的孔弄大一點,讓線頭可以穿過去。

 

我們要利用檔泥板本身的開孔將後鏡頭線穿過去,因此圖中車牌架紅圈處的地方也要剪一小角,不需要很大。

剪完後將線頭穿過去,然後壓壓看會不會過度擠壓,調整好適當的大小後就可以將車牌架鎖回去了。

 

另一側的視角

 

接著固定後鏡頭,個人選擇黏在尾燈下方而不是車牌架上,黏完後就可以把多餘的線往車廂內收,鏡頭膠膜與抗磁環比照前鏡頭處理。

 

接下來順便處理 GPS 模組的線路。GPS 模組上方不可以有遮蔽物,否則容易造成定位失敗,所以這邊選擇放置於尾燈上方,在尾燈蓋上面用斜口鉗剪出一個小洞,GPS 模組黏上去後將線壓進去後即可。

 

完成圖,車廂裝回去不會卡線。

 

多出來的線可以用束線帶固定在車台上(束線帶尾巴記得剪掉)。

 

接著把所有的線組與連接電瓶的電線一起穿過車廂的進線口,然後將車廂與電瓶裝回去,依照原廠手冊的指示,先鎖正極再鎖負極。

 

近距離特寫,線頭要從哪裡出去隨個人喜好即可,這裡我把線組放在電瓶線底下,然後併排從側邊穿過去,最後鎖上電瓶蓋。

 

接線、黏上子母扣,完工

 

道路實測

目前沒有適合的雨天夜晚記錄,所以只放上白天、夜晚、雨天白天的實拍,未來有拍到再更新進來。

 

白天:可以注意 2:40 左右通過高速公路橋下時行車記錄器對曝光的修正,效果不錯。

 

夜晚

 

雨天(白天):原廠在鏡頭上有鍍膜,不過雨勢不大較難看出鍍膜效果,未來拍到大雨路況後再分享。

 

 

心得

看過很多 DIY 的分享,電系改裝的學習門檻真的不高,需要的拆車工具也不需要很多,不銲接的話也才用到十字起子、一字起子、T10 梅花、8號與10號外六角套筒而已,所以才會連機油都沒自己換過就敢直接挑戰安裝行車記錄器 XD。雖然把車殼弄出幾處小小的傷,但是 DIY 的經驗與樂趣,無價。

 

至於這次安裝的 Astro Gemini 行車記錄器,前後有發生兩次問題:

  • 在剛收到貨時鏡頭 Logo 印反
  • 安裝上車後發現鏡頭進水導致畫面模糊

Logo 瑕疵的部分是客服主動通知並更換新品,進水問題附上影片與圖片後客服也直接先寄出鏡頭給我做更換,原廠客服處理的速度與態度都很棒。而新版的 Astro Gemini Plus 的鏡頭有兩段接頭,需要單換鏡頭時很方便,但是與舊版鏡頭的接線是不通用的,所以我又花了一個下午的時間換鏡頭。(大熱天真的有點痛苦QQ)

 

主機本身還滿燙的,原廠說明書上寫的工作溫度為 -20 ~ 75 度,不會熱當。從安裝上車到現在也有3個月左右了,也確實沒發生過熱當的問題,只是偶爾會發生錄製的畫面突然卡頓一兩秒後又正常,但頻率很低,目前為止僅看到2次。

 

總結一下 Astro Gemini 個人認為的優缺點:

優點:

  • 穩定運作不熱當
  • 全機 IP66 防水(包含主機本身)
  • 支援 GPS 自動定時定位,同時記錄行車軌跡
  • 售後服務好

缺點:

  • 價格較其他品牌競爭對手高
  • 鏡頭比較大顆,無法收進喇叭孔內

 

開箱完畢,感謝收看。

comments powered by Disqus